清末民初瓷壺雕刻有古代最后黃鶴樓
摘要:原標題:清末民初瓷壺雕刻有古代最后黃鶴樓 稀世珍品(圖)記者戴紅兵 攝 本報訊(記者戴紅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武漢收藏家協會文獻專委會主任肖琴學,收藏了數
記者戴紅兵 攝
本報訊(記者戴紅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武漢收藏家協會文獻專委會主任肖琴學,收藏了數百件黃鶴樓相關藏品,其中一件雕刻有古代最后一座黃鶴樓的瓷壺,堪稱稀世珍品(如圖)。
昨天,武漢晚報記者來到漢口崇仁路武漢市收藏品市場,肖琴學拿出這件刻瓷黃鶴樓提梁壺,說:“這是我最得意的一件黃鶴樓相關藏品。”記者看到,這只看似普通的家用茶壺,高16厘米、直徑12厘米,用白瓷燒制而成。肖琴學稱,他請專家鑒定過,專家從器形、包漿和燒制工藝等方面綜合判斷,這是一件清末民初燒制的瓷壺。
令人驚奇的是,壺身上所有的圖畫和文字,都是手工藝人用刻刀精工雕刻而成。圖畫主體部分是武昌城墻及刻有“漢陽門”三字的拱門,城墻上方屹立著巍峨的黃鶴樓,樓前有一座潔白的勝像寶塔。樓體周圍旌旗招展,背后襯著遠山,寬闊的長江上白帆點點。整幅圖畫雕工精致,技法純熟。透過壺身上雕刻的“鎮邦于鄂自制”及“二片冰心”字樣,肖琴學推斷,這把茶壺可能出自一位名叫鎮邦的藝人之手。
十幾年前,肖琴學到湖北通山旅游,發現一戶農民堂屋的香案上,放著這把刻瓷壺。他初步判斷這是一件難得的“寶貝”,與農戶交流后,以不菲的價格買回來。4年前,這把瓷壺在新武展《百年大武漢民間收藏展》上展出時,受到很多市民熱捧。有專家評價,這件瓷器歷經百年滄桑,仍然“珠光寶氣,溫潤可人”。
昨天,武漢民俗專家、年逾九旬的萬生鼎老人坦言,在瓷壺上用刀刻出字畫,這輩子他還從未見過。瓷器本就堅硬,要用刀在上面刻出如此精美的字畫,要有相當了得的功力和腕力。瓷器易碎,這把百年瓷壺能留存于世,實屬不易。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武漢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