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貧” 要“個性”不要跟風
摘要: 過去,高涼亭村是浙江桐廬縣的最貧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五千元。近年,桐廬縣合村鄉大力發展旅游,引進漂流項目,高涼亭村每年有三萬多游客前來觀光。近年來,浙江省大力
過去,高涼亭村是浙江桐廬縣的最貧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五千元。近年,桐廬縣合村鄉大力發展旅游,引進漂流項目,高涼亭村每年有三萬多游客前來觀光。近年來,浙江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農家樂休閑旅游業成為低收入農戶就地就業、增收致富的新亮點。(人民網)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城里人喜歡在節假日、周末到郊外農村去旅游度假,到郊外農村接觸大自然、吃農家樂、參加各種休閑觀光已成為時下一種新興的休閑旅游方式。在過去,很多村民只能依靠種地、做手工或者外出打工謀生。近年來,不少農村根據自身特色,大力發展農家樂等休閑旅游業,或者引進其他各種旅游項目,吸引到大量游客前來觀光,而鄉村旅游火了之后,也帶動著周邊的不少農家樂、小型旅館、土特產超市等跟著熱鬧起來,農家樂休閑旅游業已成為時下不少農戶解決就業、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而一些貧困地區或者革命老區往往保存著較為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具有優秀的文化傳統,所以相對于其他產業而言,發展鄉村旅游業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今年7月份的時候,國家旅游局攜手國務院扶貧辦共同宣布,“十三五”時期,中國計劃通過發展旅游帶動17%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所謂“旅游扶貧”,就是將旅游和扶貧有機結合,不僅可以解決就業問題、提高農民收入,還能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地方把“旅游扶貧”當作扶貧攻堅的“突破口”,也為“精準扶貧”找到了一條可行的路。
可以說,這幾年不少鄉村嘗到了“旅游扶貧”帶來的紅利,但是未來還有很多坎兒需要邁。首先鄉村旅游理念沒跟上,鄉村旅游很多產品的開發仍停留在傳統旅游產品的設計與組合上,或者鄉村旅游建設沒有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一窩蜂而上跟風,建設偏城市化,旅游產品沒有自己特色,吸引不到游客,還破壞了自然環境,造成了資源極大浪費。發展鄉村旅游,要有自己特色,可以在本地特色文化體驗區、現代農業觀光休閑區等多下工夫。
其次就是要加大交通等基礎設施方面投入。我們知道,很多貧困村都集中在偏遠山區,雖然山清水秀,但交通落后、基礎設施極其不完善,發展旅游成本高、投入大,企業不愿意投資。這成為制約他們發展的瓶頸,需要政府加大在交通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路通財通”,唯有如此,鄉村旅游才能走得更遠。 (逸飛)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