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水滸》原著或早已失傳
摘要:今人熟悉的100回本的《水滸傳》和120回本的《水滸全傳》,都不是施耐庵《水滸》原著。《水滸》原著可能早已失傳,留下了很多的考證和觀點。本文探討其中四大懸案。 一、
今人熟悉的100回本的《水滸傳》和120回本的《水滸全傳》,都不是施耐庵《水滸》原著。《水滸》原著可能早已失傳,留下了很多的考證和觀點。本文探討其中四大懸案。
一、宋江可曾征田虎、討王慶?
有觀點認為,《水滸》原著沒有征田虎、討王慶。然而,《水滸傳》第72回明確提到“淮西王慶,河北田虎”,這埋下征田虎、討王慶的伏筆。第90回說,眾將“催起三軍人馬,望東京進發。在路行了數日,五軍前進到一個去處,地名雙林渡”。在這里,“五軍”與“三軍”混用了。第90回又說,燕青在北方的雙林渡射雁,“正值暮冬”,這出現時空錯亂。第90回還說,宋江朝拜天子,天子贊賞,宋江“再拜稱謝。天子特命省院等官計議封爵。太師蔡京、樞密童貫商議奏道:‘……不可升遷。……’”奸臣居然當著宋江的面反對宋江升遷。第90回這些內容有修改痕跡,實質在于刪除原著中的征田虎、討王慶。第78回有詩云:“去時三十六,回來十八雙。縱橫千萬里,談笑卻還鄉。”第99回有詩云:“宋江三十六,回來十八雙。內中有四個,談笑又還鄉。”后一首詩存在諸多問題,前一首詩與征田虎、討王慶聯系起來最為合適。至于《水滸全傳》中的征田虎、討王慶,則是重新撰寫的。
二、宋江打方臘損失究竟多大?
在《水滸傳》中,宋江等人打方臘時傷亡慘重,然而這是修改的結果。《水滸傳》第90回說方臘占據“八州”,第94回說宋江“前望秀州而來”,可是“八州”中并無秀州。第90回說“睦州即今時建德,宋改為嚴州”;然而,第97回又說“直至如今,嚴州北門外有烏龍大王廟”。第90回預言宋江打方臘時,說“大軍飛渡烏龍嶺,戰艦平吞白雁灘”,然而“白雁灘”始終沒有出現。所有這些說明,《水滸傳》中的打方臘已大大不同于《水滸》原著。指明打方臘的真實狀況:宋江部下傷亡不是很大,但是人心嚴重渙散,人員大量流失。
三、宋江之死源于奸臣陷害嗎?
在《水滸傳》第100回中,宋江被奸臣陷害而死,其實這是修改的結果。在《水滸傳》中,“皇上”一詞出現8次,比較均勻地分布在后30回范圍內;“上皇”一詞出現59次,分布在后7回范圍內,其中有48次密集于第100回。這就說明“上皇”一詞有修改痕跡。在第100回中,與“上皇”交織的內容圍繞宋江之死來展開。在宋江害李逵的過程中,又出現“潤州”與“鎮江”二詞的并用,這與第91回中“潤州,今時鎮江是也”之表述相矛盾。作為宋江和李逵埋葬地的“蓼兒洼”,曾兩次加以描述,而且內容多有雷同之處。所有這些說明,宋江被害而死乃是修改的結果。在第85回中,羅真人說宋江“生當封侯,死當廟食”,“亡必正寢,尸必歸墳”,這才是宋江的真正完整結局。
四、《水滸》原著脫稿于何時?
《水滸傳》第90回在寫到方臘造反時說,“睦州即今時建德,宋改為嚴州”。在元明時代,1362年以前差不多一直有“建德”稱謂,只有個別時候例外;1362年以后,又使用“嚴州”稱謂了。這就意味著,施耐庵寫到方臘造反時,當在1362年以前。第90回又說“歙州即今時婺源,宋改為徽州”。在元明時代,1357年以前和1367年以后,都有“徽州”稱謂;只是在1357年至1367年期間,使用過“興安”稱謂。這意味著,施耐庵寫到方臘造反時,當在1357年至1367年期間。綜前所述,施耐庵寫到方臘造反時,是在1357年至1362年期間;《水滸》原著脫稿,亦應在此期間。
(作者系中華全國總工會歷史學研究員)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北京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