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鄉紳收藏百余中國瓷器
摘要:英鄉紳收藏百余中國瓷器 精美程度讓人落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 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道英媒稱,朋友和村民們記憶中的“胖子”皮爾金頓,是個少言寡語的鄉紳,
英鄉紳收藏百余中國瓷器 精美程度讓人落淚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
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道英媒稱,朋友和村民們記憶中的“胖子”皮爾金頓,是個少言寡語的鄉紳,只有他的家人知道他有一個秘密——一個近乎偏執的愛好:收藏中國瓷器。而且,他慧眼獨具、瓷海淘金。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4月25日報道,皮爾金頓英年早逝,1969年44歲時就過世了,給妻子和三個女兒留下一個農莊和他的100件中國瓷器收藏。
報道稱,半個世紀后,他的家人決定把100件瓷器一鍋端全部拍賣。結果令人瞠目。這里的“人”包括從賣主到買主到拍賣行再到旁觀者,所有的人。100件瓷器總共拍得4590萬英鎊(約5億人民幣),超出預估三倍。
蘇富比亞洲拍賣行負責人Nicolas Chow是這樣形容4月8日在香港舉行的拍賣現場的氣氛:
“我們從來沒有在拍賣現場看到過如此瘋狂的競拍。競拍標牌滿場飛舞,一些瓷器經過長時間的競拍爭奪才落定。”
報道稱,皮爾金頓的100件瓷器來自唐、宋、明、清四個朝代,從公元618年到1912年,跨越1000多年。拍得最高價的,是一個明代青花“月壺”,以1100萬英鎊成交。其次是一個玫瑰露圣水壺,以910萬英鎊成交。同樣的瓷瓶世上已知的只有3個,其中一個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里。
明代青花“月壺”是皮爾金頓在1960年代以5000英鎊購得的。5000英鎊在半個世紀前不是個小數目,它相當于一個英國公務員好幾年的薪水。好在皮爾金頓有眼力也有錢。他出身英格蘭的一個玻璃制造世家。伊頓公學畢業后,皮爾金頓在家庭生意里干了幾年。隨后他在韋爾特郡買下了福特農莊,耕作、捕魚、打獵,過上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鄉紳生活。除了種田,就是收藏中國瓷器。跨越千年的收藏,皮爾金頓用的時間并不長,只用了從1950年代到60年代10多年的時間。而且,大部分的收藏都是從倫敦市中心的一家叫Bluett&Sons的古玩商那里購得的。
蘇富比亞洲的負責人Chow說,“皮爾金頓是一個真正的收藏家。你看一眼他的收藏品就能感覺到,他充滿激情又慧眼獨具。他看中的是瓷器的魅力和美麗,而不是作為一種投資。因此他的收藏很特別。”
Chow 說,拍賣現場上,一些日本競拍者被一些拍賣品的美麗感動地落下淚來。
報道稱,來自中國的買主,的確是讓這場拍賣超過所有人預料的背后推手。
此一 時,彼一時。1950-60年代皮爾金頓買下這些中國瓷器的時候,恰逢18-19世紀的中國瓷器“失寵”,古玩商急于脫手,使得中國明清瓷器的價格大跌。前面提到皮爾金頓花了5000英鎊買下那個“月壺”,但他買下的大部分收藏單件都不超過100英鎊。
報道稱,今天,來自中國的買主全面占領了拍賣場,不但是瓷器,其它古玩字畫,樣樣通吃。新聞中爆出“天價”的競拍,得主往往是“沒有透露身份的中國買主”。
行業人士相信,有些中國買主是出于民族主義激情,要收復被掠奪和流失的“國寶”。有些是純粹的商業投機。不管出于什么動機,皮爾金頓的收藏給了中國買主一個罕有的機會。
因為皮爾金頓當年買下這些瓷器的時候,“動機”很單純,就是喜歡。蘇富比亞洲的負責人Chow說,如果是為了投資,皮爾金頓的收藏就會“完全不同”。
報道稱,皮爾金頓的收藏不但完整,而且是私家單傳,不為外人所知。用Chow 的話說,皮爾金頓是“有史以來最獨具慧眼的中國瓷器收藏家之一”,他的收藏,是“藝術世界的一個秘密”。
皮爾金頓的收藏被拆散了,各有新主。無論新主人是誰,在把玩新寶貝時,但愿也能體會到一個英國農民對中國瓷器的鐘愛。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參考消息網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