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石牌坊群奇觀:張飛用青龍偃月刀
摘要:四川隆昌石牌坊群奇觀:張飛用青龍偃月刀隆昌石牌坊群。(隆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隆昌縣石牌坊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17座,有德政坊、節孝坊、功德坊、孝子坊、百
四川隆昌石牌坊群奇觀:張飛用青龍偃月刀
隆昌石牌坊群。(隆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隆昌縣石牌坊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17座,有德政坊、節孝坊、功德坊、孝子坊、百壽坊、山門坊等類型。其中13座石牌坊呈念珠狀坐北向南一字排列在隆昌縣城南、北兩關的千年巴蜀古驛道上,為明弘治九年至清光緒十三年間“奉旨”建造,素有“立體史書”之稱。
石牌坊群平均面寬9米,通高11米,坊間距離最近處僅10余米。13座石牌坊中有一座奇特的山門坊,上面雕刻著“三英戰呂布”的精美圖案。奇怪的是,圖案上只有劉備和張飛兩人力戰呂布,卻沒有關羽的身影。
當地曾專門研究過隆昌石牌坊的專家邱承佑介紹,仔細看圖案會發現,張飛所用的武器并非丈八蛇矛,而是青龍偃月刀。青龍偃月刀作為象征忠、勇、義的道德符號,成為關羽在牌坊圖案中的替身。
牌坊作為“個人紀念碑”,往往一座牌坊只能旌表一個人,而隆昌石牌坊群中卻出現了188人同坊的情況。邱承佑說,這與牌坊文化的發展有關。
隋唐時代的牌坊以功名坊和官吏坊為主,到了明代,節孝坊成為主流,牌坊數量成倍增加。牌坊的大量興建開支巨大,地方財政不堪重負。乾隆年間,朝廷接受官員建議,規定每修建一座牌坊,官府只出30兩銀子,不足者由坊主自籌。
清咸豐年間,朝廷頒旨旌表隆昌縣187名節婦和1名孝婦,數量之多空前絕后。對隆昌而言,這本是一件喜事,卻給本地財政出了一個大難題:修建188座牌坊需花掉白銀上萬兩,這筆巨款從何而來呢?
正當隆昌知縣焦頭爛額之際,有個秀才提出了“多人同坊”的建議。于是,在隆昌縣城南修建了一座“節孝總坊”,188個人名同時出現在一座牌坊之上,成為絕無僅有的奇觀。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四川日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