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積極教育”
摘要:原標題:大力推進“積極教育”作為心理學和教育工作者,筆者主張大力推進“積極教育”。積極教育是積極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積極心理學是新世紀以來
作為心理學和教育工作者,筆者主張大力推進“積極教育”。積極教育是積極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積極心理學是新世紀以來在美國興起的心理學研究領域,強調激發正能量,引導人們以積極、建設性的心態面對生活,提高幸福感。把積極心理學引入教育領域,就是積極教育或積極教育學。筆者曾長期在美從事積極心理學教研,深感其重要價值。
積極教育揭示了社會發展的文化DNA密碼。筆者研究發現,人類歷史上財富爆發式增長靠的不是斗爭而是合作。而積極的心態是合作與交往的前提和基礎。盂德思鳩認為,商業世界的游戲規則不是斗野蠻、拼產品,也不是博弈、競爭、計較、吝嗇,而是討人喜歡,讓人快樂。在他看來,在快樂多的地方商業發達,在商業發達的地方遇到快樂的人。積極教育正是促進快樂交往。
與傳統教育偏重“知識”學習不同,積極教育在鼓勵“求知”的同時,強調培養“知識以外”的能力。加拿大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認為,知識之外的能力第一是設計感,抑或說美感;第二是快樂感,讓自己與他人都身心愉悅健康;第三是意義感,找到生命和生活的意義;第四是形象思維的能力,善于講故事,把抽象概念具體化;第五是引起共鳴的能力,善于感染和激勵他人;第六是共情能力,善于捕捉和理解他人的感情、感覺。
積極教育符合人類大腦活動規律。研究表明,低級腦細胞負責具體信息處理,比如看、走等;而高級腦細胞負責美感、共情、共鳴等功能。高級腦細胞越活躍,人的智慧就越高、情感就越積極、成就會越大,因而培養活躍的高級腦細胞至關重要。積極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目標指向就是培養學生開展高級腦細胞活動的能力和習慣,筆者把它定位為打造中國領軍世界的ACE(王牌)。ACE中的A 是Aesthetic, 即審美;C是Creative, 即創造;E是Empathic, 即情感共鳴。
基于近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開展積極教育除了進行“樂觀性格教育”“社會關系教育”“健康生活習慣教育”之外,還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情商教育。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類在心情積極的時候思路更開闊、行為選項更豐富、行動的欲望更強,大多數的創造性工作是在快樂積極的情況下完成的。積極教育重視情商,教會學生發現、培養、管理、交流積極情緒。
二是幸福教育。美國心理學家齊斯真秘·哈伊認為,幸福就是一種全身心的快樂的體驗,筆者將其稱之為“福流”,它描述的是一種沉入其中、物我兩忘、駕輕就熟、點滴入心、酣暢淋漓的心理體驗,并且這種體驗是可以通過學習、創造獲得的。
三是利他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利他是幸福的,幫助別人是在尋找快樂。積極教育就是以科學的方法開展利他教育,使利他成為一種全身心愉悅的體驗。
四是美德教育。這里所說的“美德”是建立在人心、人情、人性基礎上的價值理念。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有一些公認的美德要素,比如,都喜歡有勇氣、仁慈、有愛心的人,更尊重欣賞他人、好學上進、有創造力的人。積極教育要讓學生欣賞、熱愛并培養這些美德。
(作者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趙英梓、林露)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