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鄉村文化廣場 營造文明鄉風
摘要:記者 楊軍民 通訊員 田玉堂“路越走越寬人越長越俏,大姑娘小媳婦眉眼嬌,扭著秧歌迎風笑,幸福的日子喜呀眉梢……”初春的夜晚還透著些許涼意,正陽
記者 楊軍民 通訊員 田玉堂
“路越走越寬人越長越俏,大姑娘小媳婦眉眼嬌,扭著秧歌迎風笑,幸福的日子喜呀眉梢……”
初春的夜晚還透著些許涼意,正陽縣彭橋鄉板橋村的文化廣場上卻早已是一片熱鬧景象。在占地
如今,每天傍晚時分,像彭橋鄉一樣,該縣19個鄉鎮文化活動中心和160多個村、社區文化活動點處處可見這番情景。
2015年以來,正陽縣以村公共服務中心、社區文化廣場、村民健身點等陣地為依托,通過政府買單為貧困村建設鄉村文藝大舞臺、贈送音響設備和健身器材,在全縣城鄉和社區建設鄉村文化活動中心。各村(社區)從村內有喜愛文藝、有威信、責任心強的骨干力量中選定文化設施管理員,除帶領群眾開展娛樂和健身外,還引導群眾離開棋牌桌,來到文化活動中心,開展健康的文化生活,并及時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法規、科技文化、先進典型等。
據悉,該縣在風靡全國的廣場舞從城市向農村延伸時,宣傳和文化部門認為這是一個群眾參與面廣、深入程度高的宣傳新陣地,在條件成熟的鄉鎮實施了鄉村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工程,為鄉鎮所在地和各個村委會建設了村文化活動中心,修建了廣場、文化大舞臺、群眾游園,而且還配備了音響、鑼鼓、健身器材,為每個鄉鎮和村委會培訓了一名廣場舞教練。目前,按照基層申報、統一審核的原則,正陽縣首批鄉村文化活動中心共創建60多個。
銅鐘鎮汪莊村是一個離縣城
“走,廣場上遛一圈,活動活動去!”在正陽縣的一些鄉村,千百年來村里人見面打招呼用的那句“吃了嗎”,如今徹底發生了改變。“現在,我只要一吃完晚飯,就惦記著往這兒跑,找老姐妹們聊聊天、跳跳舞,現在真正覺得日子過得有意思多了。”正在認真學習跳廣場舞的70多歲李大媽興奮地說,“在我的帶動下,俺老頭子也天天來,不去打麻將了。瞧!最后排邊上那老頭就是他。”李大媽指了指。
村黨支部書記何功信告訴筆者:“如今的年輕女孩子都向往城鎮生活,如果我們村再不改變居住環境,恐怕連小伙子們找對象都要受影響。現在我們村里不管是年輕人,或是老年人,打牌的、無事生非的少了。只要天氣好,人們都早早吃完飯來村廣場上玩。”
為充分發揮鄉村文化活動中心傳遞正能量的作用,該縣宣傳和文化部門聯合公安、科技、文化、衛生等部門,精心制作系列音視頻,通過陽光正陽、精彩正陽、先鋒正陽等微信公眾平臺發布,由各鄉鎮文化活動中心接收、轉發,將黨的政策法規、科技文化知識以及正陽縣好人等先進典型事跡送到基層一線,用身邊的感動故事讓核心價值觀在群眾中落地生根。
“鄉村文化活動中心,為百姓提供了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的好場所,更能和睦鄰里之間的關系,在綜合治理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彭店鄉黨委書記劉愛玲告訴筆者。
據縣文廣新局局長孟凡軍介紹,今年以來,全縣城鄉共組織開展廣場舞大賽、戲曲大賽、民間稀有劇種展演、非遺曲目展演、民間民俗節目大賽、舞臺藝術下鄉等群眾性文化活動380多場次。
鄉村文化活動中心不僅成為村民健身娛樂的新平臺,還成為引領社會新風尚的大舞臺。“借助這一全新平臺,縣里整合社會力量,組織群眾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科普、體育等活動,同時宣傳黨的政策法規、科技文化、先進典型等,不僅幫助一些平日摸慣了鋤頭、鐵鍬的農村大爺、大媽重新恢復了活力,更幫他們找到了一種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縣委宣傳部部長趙向陽介紹說。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