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梨皮飲止干咳
摘要: 山東讀者鄭女士咨詢:入秋后天氣干燥,每天早晨起來,我兒子都會干咳一會。我聽老人說用麥冬、梨皮一起泡水喝,能止干咳。具體為:取麥冬6克、梨皮10克,用開水沖泡,代茶
山東讀者鄭女士咨詢:入秋后天氣干燥,每天早晨起來,我兒子都會干咳一會。我聽老人說用麥冬、梨皮一起泡水喝,能止干咳。具體為:取麥冬6克、梨皮10克,用開水沖泡,代茶頻飲,每日1劑,連續7日。請問專家,這個方子可用嗎?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情報部副研究員蒲昭和解答:干咳是指咳嗽無痰或痰量少。中醫認為,干咳大多與肺燥、肺陰不足有關。秋冬氣候干燥,燥邪最易犯肺,影響肺之宣發、肅降,且燥會灼傷肺津,故易發生干咳。
方中,麥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入心、肺、胃經,能養陰生津、潤肺清心,常用于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等證。《長沙藥解》記載,麥冬“清金(即肺)潤燥,解渴除煩,涼肺熱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臨床上,麥冬是用于治陰虛肺燥、干咳少痰或咽喉不利的良藥。現代研究發現,麥冬含多種甾體皂甙、黏液質、豆甾醇等成分,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機體適應能力。
梨皮與梨有類似的功效,其味甘澀,性涼,能清心潤肺、降火生津、解瘡毒,主治暑熱煩渴、肺燥咳嗽、吐血、疥癬、后背癰疽、疔瘡等。《四川中藥志》記載,梨皮“清暑熱,止煩渴,生津,收斂。治痢疾及咳嗽有汗”。二味合用,更增強生津清熱、養陰潤燥的作用。
本方對熱病傷陰或燥邪傷肺引起的干咳有一定效果,對急性支氣管炎或咽炎,還有大病后熱盛傷津而出現的干咳無痰(或少痰)、口渴咽燥、喉癢、咯血等證,也有較好輔助作用。需提醒的是,麥冬宜切碎泡服,效果更佳;梨皮可鮮用或曬干,鮮品應清洗或淡鹽水浸泡后再用。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