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縣常莊鎮:小小遲菜綠油油 村民生活樂悠悠
摘要:截止目前,產業園土地流轉覆蓋農戶70戶,已帶動常莊村勞動力120余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長期務工人員11人,靈活務工30余人。 據了解,常莊鎮甘藍種植基地產業園的第一批遲菜心已經上市,第二批正在收割,每日供應量可達兩萬斤,預計在冬至前后,遲菜心每日供應量將大幅增長。
駐馬店網訊(記者 周濤 通訊員 劉雨露)近日,遂平縣常莊鎮常莊村甘藍種植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們正在田間地頭熱火朝天進行甘藍擇苗、移栽等工作。
常莊村下轄4個自然村、14個村民組,人口1086戶4665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272人,目前已脫貧65戶211人,未脫貧31戶61人,現貧困發生率為1.3%。遂平縣常莊鎮常莊村黨支部支書徐文化介紹說,甘藍種植基地產業園就建在常莊村,流轉常莊村土地1500余畝,其中流轉貧困戶土地4戶22畝,并且以務工形式帶動常莊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常莊村的成功摘帽離不開甘藍種植基地產業園的帶貧作用。”
“俺家有6、7畝地,去年6月份給了產業園,光土地流轉費就收到了5、6千元,比種地劃算多了。”53歲的徐金榮是常莊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家土地租給了產業園,自己平時在基地澆澆水、打打藥、打理打理蔬菜。“11月26日俺家就擬脫貧了,這都是好政策帶來的啊。”,徐金榮樂呵呵的告訴記者。
在常莊村,通過甘藍種植基地產業園家庭生活發生大改變的還有不少人。65歲的吳布代家里有3個女兒,2016年6月份建檔立卡,2018年7月份家里的10多畝地包給了產業園,吳布代和老伴兒也來到產業園干活。“像俺都年紀大了,出去干活都沒人要了,能在家門口干老本行,一天八個小時輕輕松松能掙70元,還管頓午飯,要是愿意加班了1個小時還額外再給10元,這擱以前都不敢想。”
據甘藍種植基地產業園的負責人張勇介紹,遲菜心為冬種蔬菜,從栽種、管理到收割全部需要人工,用工量很大,光移栽就需要用到四、五百人,涉及到全鎮100多戶。
“產業園以每畝地每年800元的價格和貧困戶簽訂土地租賃合同,就算坐著不動每年都會有固定的收益。”常莊村黨支部書記徐文化稱,遂平縣常莊鎮甘藍種植基地產業園采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通過土地流轉、金融扶貧、就業扶貧等形式,有力帶動貧困群眾增收。
截止目前,產業園土地流轉覆蓋農戶70戶,已帶動常莊村勞動力120余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長期務工人員11人,靈活務工30余人。
遲菜心又名高腳菜心,素有蔬菜之王,菜心之冠美譽。作為普通的逆時節農作物填補著寒冷冬季缺菜的空缺,作為有著自己特色存在的遲菜心也能給種植戶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我們擇優培育的遲菜心,即使時間種得早,天氣暖和,也能夠保證遲菜心甜美鮮嫩、清脆爽口的口感。”遂平縣常莊鎮甘藍種植基地產業園的負責人張勇說,“遲菜心生長周期長,皮脆肉軟,口感獨特,味道鮮甜,很受食客認可。”
據了解,常莊鎮甘藍種植基地產業園的第一批遲菜心已經上市,第二批正在收割,每日供應量可達兩萬斤,預計在冬至前后,遲菜心每日供應量將大幅增長。
“優質作物品種的規模化種植,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一環。下一步,我們將鼓勵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形式來增加收入,繼續以這個種植基地為龍頭,帶動無公害蔬菜種植的推廣普及。”遂平縣常莊鎮黨委書記張耀林告訴記者,“同時會擴大種植面積,發展箬竹,利用兩到三年時間,在常莊鎮形成5000畝的優質蔬菜種植中心,進一步建設生態旅游觀光園,創新生態扶貧途徑,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張亞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